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周 济部长在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首页» 专题
周 济部长在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
2009-03-26          点击: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中央对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去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高校党组织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高校的职能和任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全部工作之中。今年2月,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议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当前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从今年3月展开,到今年8月基本完成。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的联系点。从学校近期报送的材料和这次实地调研的情况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思想发动比较充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我相信,只要扎扎实实抓下去,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能够取得实效、实现预期的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立足陕西,服务西北,面向全国,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促进农业发展为己任,走过了7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10年前,为了更好地服务杨凌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杨凌地区原来分属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中科院、陕西省的几个农业、科技、教育机构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是一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重大改革,也是一次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成功实践。合并组建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实施科教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办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旗帜,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新的历史时期,西北农科技大学立足于建设“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阶段目标,提出要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奋斗和努力。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确定以“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践载体,主题鲜明,抓住了根本,突出了紧迫性,必将更好地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下面,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谈三点体会、提出十个问题,同大家一起交流研究。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

当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已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高等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而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放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来体会,放在当前高等教育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担负的新任务中来把握,放在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使命中来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过去:要和回顾总结教育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结合,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经过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世纪之交十年来的奋斗,我国教育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三个方面:

(一)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个是高等教育跨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能力不断提高。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二)迈出了三个重大步伐:一是职业教育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2008年全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二是推进素质教育迈出了重大步伐,进入到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坚持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努力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

(三)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

世纪之交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平凡的时期,我们用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十年、五十年的历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给大家这样一个数据:1998年,印度大学生人数是中国的2倍。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了去年,我国大学生人数是印度的2倍。这是规模发展的一个变化。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实施十多年来,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部分学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培养和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9年合并组建以来,经过十年的奋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紧抓住科教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改革,有效整合科教资源,顺利实现了国内教学和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构建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积聚了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在体细胞克隆技术、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示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兴科教”、“科教兴国”。今天中国能够在世界上树立起经济大国、政治大国、科技大国的地位,是与高等教育提供的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分不开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三十年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国民素质,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坚持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扬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这些经验和体会,来自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生动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运用、现实体现。同时,这些经验和体会又是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过去十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并继续坚持和发扬。总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是什么?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现在:要和准确把握当前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明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历史新目标、历史新阶段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新起点出发,加快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目标,这就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历史新阶段。

我们在写文章、做报告的时候,经常用一个词,就是“新阶段”。我自己体会,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包括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展,确实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教育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所以经过60年努力,我们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二是让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家想一想,这60年来,我们始终在奋斗,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让我们每一个孩子有学上,有地方上学。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现在人民群众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三是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由“大”变“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总之,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总体上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大师级人才和战略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潜力挖掘不够,制约创新、束缚创新的障碍因素依然存在;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学科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人才竞争,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勇敢面对挑战,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肩负着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正确道路,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历史重任。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同志们要认真思考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存在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这是请大家研究和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未来:要和面向未来的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结合,不断开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对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说,谋划未来,就是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问题。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兴起,既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新经济、新科技的兴起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思想和知识的重要源泉,引领社会变迁和进步,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跨越将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质的提升和飞跃上,体现在迅速地缩短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上,体现在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崛起上。建设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重点,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整个中华民族面前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亟待实现的紧迫任务。正如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完成这一任务,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同样拥有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创新源泉,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的认识;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的强盛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证。上面这两条都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外国的那些大学校长们、教育部长们在这一点上对我们中国是非常羡慕的。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提供了丰厚营养,是极其宝贵的文化之根、营养之基,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厚重的文化积淀、精神沃土。这一点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之中,真正能够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也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我们进一步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外国的朋友们对这一点也是非常羡慕的。四是日益深化和扩大的对外开放拓展了国际视野,为我们借鉴国外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30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是非常彻底的。说实在话,我经常跟外国朋友说,你们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对你们的了解要差得多得多。我们是真正很谦虚地向世界各国学习,学习世界的文明,这为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有这样四条有利的条件,应该说我们的下一个阶段为创造世界一流大学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做好了极大的准备。这是我们有必胜的信心之所在。

实际上,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标准是很明显的。关键是看它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所做出的贡献,看它对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第一,中国的现代化,根本的问题在于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一流农业强国,中国必须有也必然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时代的呼唤、祖国的需要,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最为强大的动力。第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过去10年来的发展,学科水平、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状况、办学资源条件有了很大改观,部分学科、专业居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位置。特别是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路,在用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大家回想一下10年前这里的情况,有几位同志当时能够梦想到10年之后我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够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我是02年到这里来看过,我当时也没想到,几年之后的杨凌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像做梦一样。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必胜的信念,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去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对2020年以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目前,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11个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报告和《规划纲要》初稿已初步形成,第一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也已经取得良好成效。

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势,广泛组织动员专家、学者和各方力量,积极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自觉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谋全局、想大事,对学校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地规划和部署。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怎样建设好这样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样两个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完善“三个中长期规划”,即“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基础能力和校园建设规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学校来说,战略同样决定着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根据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战略和规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人才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为重点,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动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下一步,学校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研究制定好学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二、全面把握、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促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发展上水平

刘延东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办学理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发展措施的完善。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开展一场深入的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共同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

我体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贯彻落实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四个问题。

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实践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一切问题的关键。事业大发展,就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小发展,则困难重重;不发展,则问题成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推进学校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检验和衡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否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了实处,就是要看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成效如何。为此,我们要坚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不动摇,加快创建步伐不放松。

二要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刘延东同志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深刻地阐述了高校特色发展的问题。“有特色、高水平”,具体到有特色,就是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高水平,就是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子;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姿态,努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决定着我们的竞争力必须是世界一流的竞争力,我们的质量必须是世界一流的质量。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讲,“有特色、高水平”,就是农林特色、世界水平。

怎样才能形成特色?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定位。大学没有统一的办学模式,不同的定位确定了不同的办学措施,从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所说的高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在各自所处的类型中把学校办得最好、办出高水平。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分析自身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资源条件,准确把握在什么领域、什么层次、什么范围率先突破。总之,要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哪一种定位、哪一种模式,只要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那就是高水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我们觉得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有特色关键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全党、全国最重要的任务,是重中之重。那么我们的特色呢?要客观分析我们学校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资源条件。我们国家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要把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就必须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农业大学,而我们这方面在全国都是有优势的,在世界上也是有地位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准备在什么领域、什么层次、什么范围上率先突破,我们选择了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这么一个目标,我们觉得是合适的。这确实是很艰巨的任务,是很不容易的任务。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国家必须要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问题是哪个学校去实现这个目标。我想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志们应该有决心、有信心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为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突出的贡献。

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学科建设的特色问题。办出特色,很重要的一点是形成和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国际上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往往都是有一个或若干个学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包括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必须有若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科建设要“异峰突起,出奇制胜”,在“异”和“奇”上做文章,在“峰”和“突”上做文章;既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西部区位特色,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调整、优化结构、重点支持,强化优势学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学科和应用学科,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发展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探索。在一定意义上讲,综合也是特色,强调学科交叉和综合,加强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也是形成学科特色的重要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在学科交叉综合上下功夫。

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得实惠”是这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贯彻以人为本,解决一些全校师生、广大群众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五个问题。我体会,对高校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社会主义大学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看一所学校是不是高水平,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标志是它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是不是培养出了一流的学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所以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农业大学,根本原因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林人才。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历史新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培养目标要突出农林特色,始终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基层、面向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林人才,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工作者。二是坚持德育为先。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也要突出一个“农”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个人成长成才的主体。要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如何进一步结合农林院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二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当前,我们和国际上的一流大学的差距,不是学生,也不完全是金钱和物质投入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教育名家至关重要。

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体现和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中。一方面要抓住机遇,有重点地引进一批能够带动新兴学科、提升传统学科、突破关键技术、能够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来校任教,这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培养出自己的大师、名师。今天,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为立足国内培养产生大量的世界级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善于发现、培养、使用、凝聚现有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创新团队。

以教师为主体,要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民主管理,坚决防止和克服学校的行政化倾向。要通过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内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热情、用更大的努力、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六个问题。我体会,还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下面我谈九个问题、三个关系。

一要围绕“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这是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培养一流的人才,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每年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少,数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突出的问题是质量,是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高校应该做到“育人为本,三足鼎立”。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把培养一流人才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以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社会服务促进一流人才的培养。

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是要创造出“顶天”的重大创新成果,要瞄准国际科技和学术前沿,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推出国内外领先、能够填补空白的原创性成果,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要“顶天”,就要在科技创新中搭建大平台,培育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创造大成果。举个例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面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上也要面向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就自然是面向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做出更大贡献,如何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争取和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去考虑。

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就是要更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立地”,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等,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创业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初步实现了学校的优势学科群和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群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社会服务也为学校提供了充分的社会资源,促进了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学校发展的三项基本任务,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才能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辩证统一。

二要围绕“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基地”,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基地。

一是凝炼学科方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必然会引起学科结构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深入研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布大局,谋长远,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做大做强干旱、半干旱农业的学科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科的农林特色。要突破原有学科界限,通过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体现前瞻性、突出创新性。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此带动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当前,学科建设抓住主要矛盾,凝炼方向,突出重点,这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汇聚学科队伍。通过平台和基地建设汇聚队伍,形成一支学术造诣精深、结构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可以建立起“科技领军人物+团队”这样一种新的学科模式。要紧紧围绕学科发展,建设强大的、精锐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这是重大课题攻关的关键。当前,要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和承担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汇聚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配置和使用人才,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分配方式激励人才,以优良的校风学风和良好环境陶冶人才,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提高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

三要构筑学科基地。基地建设是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能否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流的研究环境、条件和手段。要通过凝炼学科方向,发挥学科优势,争取各方支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工作环境。要加强基地的维护和管理,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三大建设之中,学科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基地建设是保障。

三要集中精力抓好办学经费、内部管理、对外交流三件大事。这三方面也有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问题。

一是筹措和使用好办学经费。发展的速度和投入的力度,始终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要千方百计集成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形成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解决发展速度和投入力度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开源”的同时,还要用好钱、巧用钱、管好钱,最大程度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是抓好学校内部管理。要把加强并改进管理作为一项紧迫任务,下大功夫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各方面管理,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对学生、教师、离退休人员的服务水平,使学校这个大系统成为严密而有效的组织,紧张而有序地运行。

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一方面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的开放与合作,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三件大事,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辩证统一,全面推进。

第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贯彻落实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七个问题。

一要统筹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质量是生命线,是根本的追求。结构是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保证,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对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说,关键是要形成农林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农林特色、世界水平的结构。

二要统筹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过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今后的发展还要靠不断地深化改革。现在,学校的经费比过去多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是,和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相比,和我们所希望创建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改革、靠开放来实现科学发展。目前,高校的人事制度、科研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大大增加。我们靠什么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创建步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改革,依靠科学发展,没有别的办法。这样一个时候,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正当其时。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国庆60周年,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同时,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各类社会矛盾容易叠加爆发,维护高校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师生解决好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对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坚定信念,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三要正确处理重点发展和整体推进、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大家知道,大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中,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而这些目标并非总是一致,有时甚至会相互冲突;同时,大学内部也存在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有的反映了当前学校工作最急迫、最突出的问题,有的反映了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学会弹钢琴,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找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方面、各层次甚至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成为学校发展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学校发展的最大合力。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而努力奋斗

去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这个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

第一,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在办学实践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八个问题。

旗帜引领着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方向、前进的道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农林大学要姓“农”,要坚持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方向不动摇。

二是始终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要不断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积极投身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充分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是加强学校的党风校风学风建设。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党风建设带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优良的校风学风。最近教育部召开了座谈会,也发了通知。要结合浙江大学学术造假事件,在全国高等教育战线进行一次道德建设和学风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把它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求每一个党支部就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的学风校风进行一次专门的组织生活,进行一次学习。

第二,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始终是服务对象的发展和变革所推动的。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校“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贡献力,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最前沿的。可以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我们每一个学校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机遇、最大特色、最大舞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更好地投身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九个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思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出发点、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还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起,构成了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两个目标和两大支柱。我们要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培养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力的标准,而且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在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中成长为真正的优秀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到农村去、到基层去。近年来,学校加强学生就业引导,到农村基层的毕业生逐年增加,这是很值得总结的经验。今年,国家采取重大措施,为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去创业,所创造的新的就业岗位超过100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很重要的优势和特色,一定要鼓励引导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出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造就服务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所突破。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坚持“顶天立地”,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重大贡献。“顶天”与“立地”辩证统一,解决经济社会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往往也就在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反过来,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往往带来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变革。

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造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的名家名师。

在社会服务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人才和知识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引领、促进、建设作用,为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总之,要让我们大学发展和兴起的过程,成为不断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推进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的过程,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两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件事情就是积极探索实践“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件事情就是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开始呈现品牌效应,深度参与、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要“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实践活动,要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更加坚定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加大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一要继续坚持农科教结合。把已有的政策措施用好,更加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要办好农科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三要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要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特别是我们的学生要到农村去,到一线去,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更加”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我们同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需要国家和社会继续提供强大的支持,但这些支持与我们所奋斗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作风。面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请大家研究讨论的第十个问题。

改革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动力。我国高等教育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纪之交实现了改革的大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全国教育科技体制统筹改革的重要试验,10年来,通过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资源重复浪费的状况,实现了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构建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十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走过了非常艰难的改革道路,你们克服的困难要比别的学校多得多。当然,现在我们看到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改革是我们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这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实践当中体会到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今天,我们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任务,也必然要面对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唯有改革;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唯有深化改革。能不能克服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能预见到的或意想不到的困难,面临的一些体制机制的制约,能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新路子,取决于能不能高举改革的旗帜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大改革成就了大发展,没有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诞生、发展和取得成绩,就无从谈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继续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要继续成为改革的先锋。希望学校(要)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从制度上寻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途径和办法,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开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大规模派遣留学生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率先实现对外开放。30年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在开放中壮大实力、扩大影响。要认真学习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长处,在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科技研究、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认真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坚持高起点的合作交流,同国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加强学术交流和高水平科研合作,建立实体性的科研合作机构,提升我国高校的学术对话能力。要坚决把以迎来送往为主的礼宾外事转变成为以实质性合作为主的项目外交。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的层次和质量。

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艰苦奋斗的模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发达国家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经费投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归根结底,靠的是改革开放,靠的是艰苦奋斗。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教情,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05-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杨凌渭惠路3号 邮编:712100
综合办公室 029-87082845 招生办电话:029-87082845
主管领导:惠安堂 网管员:廖代卿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