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高小丽,女,汉族,陕西宁强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科创中国”杂粮科技创新与发展产业服务团专家,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二、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及植物资源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以及杂粮研究及产业发展等相关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
小杂粮优质抗逆高效栽培生理与技术研究
四、本科教学课程
承担本科生《植物资源学》、《农业概论》、《植物生产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科研推广项目和课题30余项,主持的主要项目、课题如下: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糜黍丰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西北旱作区谷子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杂粮高效简化关键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4.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小杂粮新品种选育、栽培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
5.陕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项目—专用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6.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能力提升项目—优质高产荞麦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7.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糜子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优质小杂粮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示范站(基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糜子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10.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六、其他学术成果
(一) 发表论文
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如下:
[1] Effect of exogenous selenium on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al, functional, thermal, and ge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ng bean (Vigna radiate L.) protei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4,191:114706.
[2] Overlapping Transcriptome Alterations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elenium and Zinc and Their Common Effect on Essential Nutrient Metabolism in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4,72(45) :25423-25435.
[3]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st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278:134522.
[4] Nitrogen fertilizer affects the cooking quality and starch properties of proso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L.).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2023,00:1-13
[5] Structural,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e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fu from small-seeded soybeans grown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Food Chemistry:X, 2023,18:100689
[6] Effects of exogenous selenium application on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961447.
[7] Efficient callus in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proso millet. Agronomy Journal, 2021,113(5):4003-4012.
[8] Study on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mung bean during germination. 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2021,39(6): 469-478.
[9]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对绿豆源库生理代谢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4(2):198-205.
[10] 氮肥对垄沟集雨种植谷子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5): 885-899.
[11] 芸苔素内酯对糜子苯唑·二甲钠药害的缓解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41(4): 726-734.
[12] 除草剂与安全剂混用对杂草防效及糜子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2022, 24(2): 352-360.
[13] 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糜子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38(02):288-295.
[14] 除草剂配施安全剂对土壤酶活性与糜子根系生理代谢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0,36(23): 117-123.
[15] 不同除草剂的田间杂草防效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7): 2415-2421.
(二) 专利、著作等
发明专利:一种糜子幼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ZL 2019 1 0490220.X)
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糜子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原理与实践》、《小豆高产生理生化特性与化感作用研究》、《糜子病虫草害》、《特色杂粮产业技术问答》、《荞麦食品》、《中国黄米食品》、《中国主要杂粮作物栽培》、《中国南北过渡带主要作物栽培》等。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邮编:712100
E-mail:gao2123@nwsuaf.edu.cn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