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农学院在8T08教室举办2015级本科生专业思想教育大会,党委书记惠安堂致辞,张保军教授做专题报告。副院长奚亚军,院长助理张蓉,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海江波主持。
张保军教授做了题为“明确目标,定位方向,做有价值的大学人”的报告,听完报告会,农学院15级学子写下以下感想:
聆听了张保军教授的报告会,一字一句拨动起莘莘农学学子奋发向上的决心,纠正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识,激发了新生对专业的热爱。我们是农学院的学生,我们选择了农学,农学院选择了我们。从录取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明确自己学好农学,发展农业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抉择,不在匆忙中迷惘方向。如今我们是一个大学人,我们要有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做一个有价值的大学人。
国家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要美,农村必须美;国家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本,我们是国家需要培养的栋梁,我们是社会的缔造者,我们是十三亿人民的希望。学习先辈的农学精神,创造新社会的辉煌。
肩负起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做一名有价值的西农大学人。
��农学类1503罗茜
听了张教授关于农学专业的思想教育大会,听到他说的那一句中国十四亿人口的口粮就是由我们这些农学人支撑着的,心中顿时涌出一股自豪之情。
走上学农这条路,并非是最初的目标,初入大学校门,来到一所农林类院校,学习一门“冷门”专业,旁人对此嗤之以鼻,说我将来就是一个大学生农民。那时候也后悔当初为什么走上这条路,但是听过张教授的报告会,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农学人的自豪和骄傲。我的未来要朝着袁隆平先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成为最接地气的科研人员,以民族未来为己任,正如张教授所言:中国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的。
神农教稼,后继有人,科技需要发展,农业更需人才。一想到十三亿国民的口粮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心中更觉自豪,或许我们能为国家做的东西微乎其微,而理想离现实很远,但我依然庆幸,我是一名骄傲的农学人。
��农学类1501王晓翠
听了报告之后,对于农业,对于我的专业,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正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发展农业。而国家也比任何一个时期一个时代需要高新科技的农学类人才。这个年代,类似于赵洪璋,袁隆平的这类农学类顶尖人才是欠缺的,是急需的。一个国家,发展工业是手段,而农业是基础。没有地基,钢筋水泥再多也建不起一栋大楼。民以食为天,社稷二字更是重于泰山,神农教稼更是开创了文化的源泉。没有粮食的支持,我们如何去发展各种产业。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民族,如何在国际舞台与发达国家交涉,如何争取自主独立! 现如今,我国的需求不仅是提高粮食产量,而是如何在日渐缩小的耕地上种出更多更好的作物。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农学的学子不断努力,不断研究,为国之根本产业再创辉煌!
��农学类1502曹梦泽
听了张老师的素质报告会,感受颇深。而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坚定自己的目标。 曾经报考农学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反对,我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是支持我的。当时我的志愿全都是农学类的。老师看到我的志愿就傻了眼,他们都希望我报中央民族大学,因为从这所学校毕业以后就会有稳定的工作,这一生就会顺利很多。我妈还因为这件事跟我吵了一架。但最终我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报了农学。
今天张老师主要是给我们介绍了农业的现状及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跟中国的差距。他也对中国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是农村的孩子,千里迢迢来到大西北只是为了未来能让自己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同时也能让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
这场报告会,让我对农业的未来充满期待,让我再一次地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做最努力的自己。
��农学类1503班扎那
新生专业报告会有感
初来大学未来朦,曾曾几度疑先衷。
偷叹专业不合口,每每冥想睡眼忪。
恰逢彷徨报告会,教授百忙嘱叮咛。
何为民生何为农,几是现代几是工。
满座学子无不快,满酬壮志心向东。
了却农学因何生,我自奋心九霄冲!
��农学类1506张子阳
编辑:
终审: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