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校友陈耀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

作者:         发布日期:2008-05-05     浏览次数:

     

    近日从团中央获悉,我校校友、91届农学专业毕业生陈耀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

  陈耀祥现为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1991年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曾担任我校学生会主席和陕西省学联主席。毕业后,陈耀祥立志用科技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并在沙漠化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实践,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典型。曾经荣获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中日环保青年突出贡献奖提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提名、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

陈耀祥同志事迹材料
  2007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甘肃,亲切看望了在甘肃工作的两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和甘肃省各界代表,陈耀祥作为服务三农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勉励陈耀祥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再接再厉,做出贡献。

  2006年春天,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拉开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这个春天,陈耀祥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因为他从小立志改变农村面貌,现在他的心愿可以变成现实,十几年来他一直为破解“三农”问题而孤军奋斗,现在他不再孤单独行。从这个春天开始,陈耀祥矢志不移,勇往直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阔步奋进。


“我思我变故我在”

 
  1970年,陈耀祥出生在素有“陇中苦甲天下”之称的甘肃省通渭县的一个小山村。土地瘠薄、雨水稀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严酷自然状况,使得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生存在封闭贫穷的黄土地上,过着以“二牛抬杠”为标志的半自然经济生活。原始传统的产业结构、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缺乏科学技术指导的劳动过程,使原本脆弱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更加恶化。

  当地农村生活的艰苦和环境的脆弱从少年时期震撼了陈耀祥的心灵,他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高中毕业后,他义无返顾地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年的大学学习,陈耀祥不仅学业优异,而且以出色的社会实践和活动能力,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和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主席。

  1991年大学毕业后,陈耀祥先后在陕西省政府部门和甘肃省农科院工作,担任过行政秘书、团委书记等职,然而年轻的处长座位、看好的仕途前程并不能吸引他,他觉得这些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与他当初的志向偏差太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了陈耀祥无限的勇气和希望。他毅然辞去公职只身南下,来到海南,先后在李宁领带服饰公司、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从事房地产、餐饮、旅游管理等工作,从推销员做起直至担任几家公司的副总,为自己人生目标汲取能量。

  1996年,陈耀祥带着“闯海赶潮”的激奋情怀和丰厚经历回到兰州。

  以南下打工的人生体悟、商海磨难的经验积聚,陈耀祥决定自己创业。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陈耀祥凑齐50万元,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甘肃银帆经贸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伊始,陈耀祥从李宁服饰代理做起,凭着自强不息的拼搏,诚信互惠的商誉,细致入微的服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银帆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拥有七家子公司的核心企业 ――甘肃中天生物科技集团,陈耀祥由一介书生,蝉变为身价几千万的董事长和几亿元企业资产的掌管者。

  政府秘书、团委书记、李宁品牌代理人、钟馗门窗销售员、房地产投资顾问、 新型养殖技术的推广者和沙漠化治理的实践者,离开大学校门的14年间,陈耀祥像袋鼠一样跳跃式前进,变换了十多个角色。面对别人“没有常性”的指责,陈耀祥坚持认为“持之以恒”是一种理念,始终以破解“三农”难题为奋斗目标必须想想千家万户,想想民族利益,在国家大的政策导向下,去审视自己的发展和事业追求,我思我变故我在,陈耀祥以一个企业家的视野,以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不遗余力地保护环境、防治沙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优良种蓄、开发农业特产。陈耀祥孤军奋战,矢志不移地将 “三农”难题,沙漠化治理纳入自己的攻坚范畴。


咬定“农”字不放松


  2005年,作为陇西县政府兰洽会招商引资项目,陇原中天生物工程项目由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陇西县长安路和首阳镇分别兴建,总投资逾7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推行“科学家+公司+基地+农户+国际贸易”的新模式,采用“政府协调、专家领衔、公司运作、分户经营”的方式,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及成果,立足生态环境改善,中药材科学种植示范推广,良种牛羊的科学繁育、养殖示范推广,沼气技术在养殖废物处理和种植中的应用示范推广三大基石,以陇西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公司项目用地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工程以发展循环经济、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整体建设分三部分,即陇原中天科技培训服务中心,首阳循环经济与环保示范基地,中药材深加工生产基地和牛羊肉自动化分割生产基地。

  一期建成的陇原中天科技培训服务中心,位于陇西县定陇路和长安路交汇处,属陇西县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一期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主要功能是面向三农的科技和服务,用于农业、农民、农村的科技扶贫。配备有大型多功能厅、图书室、阅览室、电子信息咨询中心、中药材检测室、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学员宿舍、专家公寓等。同时可容纳200人进行技术培训;可容纳100人进行技术交流;可容纳50人进行网上交易、远程教育、信息发布、信息咨询。成为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培训中心;定西市牛羊良种繁育、科学养殖科教示范中心,将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发挥重大作用。

  二期建成的陇原中天循环经济与环保示范基地,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用于牛羊良种繁育、科学养殖示范推广;中药材种苗生产、科学种植示范推广;沼气产业示范推广;利用沼气技术进行环保示范推广。采用国际领先的沼气技术,将人畜产生的废料进行厌氧发酵,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液(含可溶性N、P、K)、沼渣(主要成分是菌体、难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是优质肥料,均可用作基地中药材、优质饲草种植;饲草和中药材茎叶又可作为畜用,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又解决了园区养殖饲草、种植肥料、灌溉用水,避免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园区形成绿色环保节约四位一体的循环生态平衡。

  三期建成的中药材深加工、牛羊肉分割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可回收农民的种植、养殖产品进行加工、销售。

  在工程建设同时,对当地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已实施,先后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专家21人次,就牛羊养殖、良种繁育、中药材栽培加工等技术进行了培训,发放培训资料3000册,与陇西县扶贫办、陇西县广播电视局共同制作电视科教片2部。培训效果良好。

  项目整体建成,充分利用了陇西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等各种资源条件,全方位开发中药材地方特产,将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项目配套的主要内容,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通过良种引进及推广,改变当地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科技培训、服务、推广辐射,使当地的种植、养殖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升;通过基地―企业―农户―贸易,通过品种改良,新技术培训推广,原料支持,产品回收、加工,产品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收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有力贯彻了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

  2003年,陈耀祥出任甘肃武威全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选择做全圣集团的老总,陈耀祥并不是看中全圣集团几亿元的资产和优厚的待遇,而是从这家企业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农学学子的事业,看到了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从另一层面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看到了在更广阔的社会平台上完成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报效祖国和人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自担任全圣集团总经理以来,陈耀祥就倾心致力于“造纸工业-造纸工业污水治理-利用造纸达标废水治理沙漠-建设沙漠芨芨草生长基地(生产造纸优质原料)-开发沙漠生态、旅游资源-解决‘三农’问题”这条综合产业链的运作和建设,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陈耀祥创办了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他把企业的发展思路定位在从纵深层次解决“三农”问题上,并使之与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开发、环境保护、绿色节能等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联系、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的先期强势扶持来改变农民的传统种、养殖观念,调整落后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对农民提供的原材料或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达到改善生态状况、保护环境,使资源得到重复、循环、永续利用,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工业化文明水平。

  2005年,陈耀祥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丰田汽车公司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优秀奖,这也是对他多年治沙治污,热心环保的肯定和鞭策。

  身为董事长的陈耀祥从没有放弃自身的知识提升和继续教育。2001年,陈耀祥报考了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此后他又选择自己的母校――准备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关心教育尽微力


  2006年12月26日下午兰州大学大学生礼堂座无虚席,引用当时兰大学报的话说“知名环保人士、全国青联委员、甘肃陇原中天公司董事长、博士研究生陈耀祥先生与同学们一道,畅谈了自己的人生体悟”。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并结合自身的体会谈了当今的青年学子应当如何成才,介绍了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防沙环保产业。他勉励同学们要始终勤奋、不断进取,并向兰州大学师生赠阅了50份全年《中国青年报》。之后,他又在西北师大、甘肃农业大学等省内六所高校举办了送报活动,出资十多万,共赠送300余份报纸。在甘肃省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中,陈耀祥又一次为四十多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见习的平台,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企业一个重责任的就是要增加就业机会,为政府分忧!”

  在此之前,陈耀祥也多次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出钱出力,在他的资助下,崭新的校舍平地而起,多位失学儿童又重新走进了校门。他还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深入到天祝、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为贫困户送钱送物,累积捐款数十万元!


一个青联委员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企业家,陈耀祥以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做大做强企业的过程中,把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对以人为本、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贯彻,对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环保经济、循环经济、节约经济、成本经济、效益经济把握和应用,做到极大程度发挥,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全国青联委员、甘肃省青联常委,他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还积极地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呼吁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唤起他周围的人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2005年7月,在全国青联十届一次全委会上,陈耀祥向大会提交了《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报告材料,其中所提的沙漠化治理模式,对全国、全民参与防沙颇具引导、示范、参考和借鉴价值,受到大会的推荐和肯定,也引起了中央新闻媒体和有关部委以及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

  2005年8月20日至26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8家首都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循环经济与沙漠化治理陇原行”调研采访团到兰州、武威、民勤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各新闻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全球治理沙漠化的高度,进行了纵向挖掘和横向对比式的深度报道,所发稿件将编入人民日报《循环经济与沙漠化治理》专刊。 9月27日《中国青年报》以近半版的大篇幅,以《陈耀祥:把自己挑战到沙漠边》为题全面地介绍了陈耀祥的事迹。

  陈耀祥作为全国青联委员、甘肃省人大代表,以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将竭尽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奋斗。

 

 

编辑:

终审: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