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杂粮产业前沿动态的认知,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就业深度融合,9月18日至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农智研协会八名本科生在农学院小杂粮课题组带领下,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学术年会暨杂粮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并深入乳业开发区蒙牛六期工厂、内蒙古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实践探访活动。
聚焦前沿,共话杂粮产业新机遇。本次杂粮学术年会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杂粮种质创新、绿色生产、营养健康与产业链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在开幕式上指出,杂粮虽“小”,却关联着“大食物观—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布局,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立足产业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同学们全程参与了杂粮专家报告、青年学者论坛及研究生论坛,聆听了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中国农科院刁现民研究员等专家围绕杂粮种质创新、绿色栽培、产业融合等议题的专题报告,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通过系统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杂粮多组学与AI育种、轻简高效栽培等前沿技术,也更加坚定了投身杂粮科技、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专业信念。
走进企业,感知智慧农业新动能。为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团队先后前往蒙牛六期智能制造工厂与三主粮天然燕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探访。在蒙牛六期,同学们观摩了全球领先的液态奶智能生产线,深入了解乳业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在三主粮公司,大家走进燕麦种植基地与加工车间,全面了解从品种选育、有机种植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企业负责人表示:“现代农业正朝着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育用结合,夯实就业引导长效机制。此次内蒙古北疆之行是强农智研协会推动“学术-产业-就业”三维联动的重要实践。通过与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对农业科技企业的运营机制、人才需求及职业发展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认知。协会成员邹畅同学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杂粮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我们将所学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未来,强农智研协会将继续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持续拓展“研学践悟”一体化平台,开展“研学结合、校企联动”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子在深入产业一线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沃野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强国战略贡献青春智慧。
编辑:高雪纯
终审:吴清华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