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首页» 研究生培养» 管理制度
 

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17     浏览次数: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立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拥有三农情怀,立志于服务国家农业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备农学、园艺、草业、种业领域全产业链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技术研发及生产、推广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拥有三农情怀,服务我国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2. 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3. 掌握大田农作物、园艺作物、草地和种业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等能力。

4. 掌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发展需求规律及技术应用、传播模式,具备农艺与种业领域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5.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应届和往届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一)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开设不少于30%的实践课程强化实践训练,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践训练环节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完成,在实践基地实践研究原则上不少于1年。

(二)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指导为主,同时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参与实践训练、科学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宽广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含实践训练及报告5学分)。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农艺与种业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件。

六、培养环节

(一)培养计划制定

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完成课程学习计划,论文工作计划应在第2学期与校内外导师协商制定,论文开题时交学科方向秘书进行审查通过后方能进行统一开题。

(二)开题

研究生选题内容必须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与本人的研究方向要保持高度一致。研究生需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开题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三)中期考核

研究生开题通过后,学院将于第5学期结束前对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以PPT汇报的形式向中期考核专家组介绍所获学分情况,学位论文开展的工作情况,包括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遇到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是否能按期完成等。

(四)实践训练及实践考核

1. 实践训练

建立并明确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研究生需在校外实践基地、涉农企业或政府涉农机构岗位实习不少于1年,实践研究结束后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研究报告,并由双导师审核签字后方可给学院提交书面实践活动报告。校外实践基地要对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做出鉴定性评价。

2. 实践环节考核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学院将于第6学期前对研究生参与的科研实践环节进行考核。学院成立实践考核小组,由研究生以PPT汇报的形式向实践考核专家组汇报参与各门课程实践环节及1年期基地实践环节的工作情况,同时提交5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

(五)学术交流

研究生在校期间需参加学术报告(校级、院级)不少于8次,其中农艺与种业产业发展方面报告不少于3次。

七、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作物科学、园艺科学、草业科学、种业科学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目标,以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为重点,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内容

学位论文应能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论文内容原则上以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技术标准等形式呈现,同时必须体现详细的研究过程。

(三)论文写作

1.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或建议,应在学术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学位论文表述须通顺、简洁、准确,图表规范、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引用他人资料或结论须加以规范说明。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严格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执行。

4. 论文原则上不少于2.5万字。

(四)论文评审

1.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课程考试并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培养环节考核,方能进入论文评审阶段。

2. 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且总文字复制比小于10%。达到10%以上(含10%)者,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在答辩前重新申请检测;对于第二次检测结果总文字复制比仍达到10%以上(含10%)者,研究生应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在6个月后重新申请检测。

3. 研究生将学位论文须统一提交究生工作办公室,并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将论文送2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评审,重点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及撰写规范情况。有一份评审意见不通过者可遴选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增评一份,有两份不通过者,本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无效,申请人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在6个月后重新申请评审。

(五)论文答辩

1. 论文评审通过(优秀、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每名委员均需要提问。

3. 答辩要求表达流畅、叙述准确、回答问题简明扼要,一问一答

4. 按照学校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完成学位答辩,且成绩合格。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获得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附件:详细课程

1、公共学位课(必修课,8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3)专业学位硕士英语               3学分

4)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必选课,8学分)

1)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         3学分

2)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         3学分

3)现代草业科学与技术             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1)沟通与传播学                    2学分 (领域必选课)

2)高级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          2学分

3)农艺与种业领域研究进展          2学分

4)作物栽培耕作理论与实践          2学分

5)种子生产理论与技术              2学分

6)植物营养学专题                  2学分

7)作物病虫草害防治                2学分

8)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学分

9)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              2学分

10)设施园艺工程技术               2学分

11)园艺产品生产与营销             2学分

12)园艺学进展                     2学分

13)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       2学分

14)果树生理生态学                 2学分

15)蔬菜生理生态学                 2学分

16)茶树生理生态学                 2学分

17)茶叶加工理论                   2学分

18)草业科学导论                   2学分

19)草地资源与管理                 2学分

20)草地植物栽培管理               2学分

21)草坪学研究进展                 2学分

22)高级生物统计学                 1学分

4、补修课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育种学

3)种子学

4)草业科学概论

(5)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

(6) 设施环境工程学

(7) 草地培育学

(8) 牧草栽培学

9)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