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学习借鉴马里兰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加快我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

作者:         发布日期:2009-09-23     浏览次数:

     

――高等教育管理国外研修项目个人总结

农学院  廖允成

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之际,学校及时实施了处级干部国外研修项目,旨在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校情需要,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一流的管理。首批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处级干部研修项目受到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国前,王万忠常务副书记主持召开会议作了动员并亲自到机场送行。侯曦副校长带队赴美参加了研修班在马里兰大学的开学典礼。培训期间,张光强书记、张雅林副校长利用国外考察、招聘人才的机会分别到马里兰大学亲切看望并慰问了全体学员。822日,研修班圆满完成学业回到学校,侯曦副校长在机场迎接了全体学员。

作为首批受训人员,在深感荣幸之时更感到责任重大,出国之前做了精心准备,整个培训期间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切身感受了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受益非浅、感触颇深。

一、培训内容

研修班的培训从82日至822日,历时三周,共听取了14场专题讲座和报告。内容包括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和教育政策、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马里兰大学教学、科研和推广体系,大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的组织与运行,大学国际化,大学对外(政府、校友和媒体)关系,大学战略发展规划,大学预算程序,大学财政规划、会计和审计;学生事务管理,大学教师的选聘、管理和考评,院系人力资源问题与程序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和案例分析。结合培训内容,研修班还到美国教育协会、马里兰州农业厅、马里兰大学Wye研究和推广中心、农场、马里兰大学中国科技园以及马里兰大学相关院系、图书馆、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地进行了业务考察。81920日,研修班考察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校长助理Jean-Xavier Guinard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校师资力量、学科专业、经费来源、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该校在美国及全球的地位和排名等情况,并表示愿与我校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与我校有过合作的耿旭教授和Charles Shoemaker教授介绍了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的发展现状及双方合作情况,并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院的实验室,介绍了实验室管理和利用等情况。

二、体会与启发

马里兰大学建于1856年,最初是一所政府赠地学院。近25年是马里兰大学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已跻身美国公立大学20强,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名列第37位。全面比较两校的办学历史和校情,虽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决定了共同点的客观存在,尤其是马里兰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许多做法值得我校学习借鉴。

1.准确的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是办好大学的基础,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水平的大学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特征及在国内外所处地位,均有准确的学校定位,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政府赠地建设的公立大学,马里兰大学秉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在25年前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强化基础性研究和技术转化,采用竞争的方式配置资源,确保高质量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国际化办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现已跻身美国公立大学20强,学校发展明确界定为追求卓越,建设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我校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广泛调研和解放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实践载体。这个实践载体经过全校师生的讨论,已形成共识,将成为体现学校未来若干年凝炼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举措。值得一提的是,马里兰大学高度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成立27人组成的发展战略规划委员会,全职专门致力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我校目前正在制定三大规划,应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特征、在国内外所处地位及全球科技进步,综合世界一流大学经验,解放思想,制定出符合国情、校情的发展战略规划,确保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

2.切实有效的强校措施

2.1严格教师管理

选聘优秀的教师,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优秀教师可以提升学校地位,吸引大批学生和大量科研经费。马里兰大学的做法是,首先严把教师入口关,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马大选聘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名牌大学,要有学术经历,能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比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其中科研和创新能力是重要标准。学校成立人力资源部门专门负责选聘工作,还成立了由公正、有威望的教授组成招聘委员会进行把关。招聘委员会对应聘者进行面试、试教,合格者报校长批准,竞争十分激烈。其次重视教师发展工作,营造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设备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发展,并创造条件培养他们。为了保证教师的职业安全,研究型大学对教师聘任实行终身职”。一般而言,在受聘助理教授7年后有机会得到终身职。三是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聘任标准、终身聘任等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明确考核和晋升程序,增加晋升中的透明度,优胜劣汰,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马大有个潜规则,叫“非升即走”,即不能升为终身职,就得走人,到其它学校任职。这是个竞争性极强的选聘过程;四是注重激励,以人为本。从教师的长远发展和自身需要出发,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如适时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学术休假制度等。

我校近几年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状况开始出现很大改观,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是严重缺乏领军人才和优秀学术骨干,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也极不合理。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培养”与“引进”两手抓、两手硬。要以超常规的机制和政策,从国外引进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尤其要抓住中央“人才项目专家”的机遇,引进学术高端人才;通过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和学校“后稷学者计划”吸引国外45岁左右的优秀教授、副教授加盟;大量吸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博士,形成我校学术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国内外、校内外培养相结合,用足国家出国留学研修政策和项目,用好国家和学校人才支持计划,使现有人才尽快成长,脱颖而出,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人才基础。

2.2学术优先,质量第一

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马里兰大学非常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将其作为教师选聘、职称晋升和奖励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积极向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企业争取科研经费,如果争取不到项目和经费,许多教授和科研人员就要下岗,学校就将失去核心竞争力。马里兰大学年科研经费约4.5亿美元,约占学校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主要用于研究支出和条件建设,强化基础性研究和技术转化,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尤其在航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校合并组建以来,累计到位各类科技项目经费11.66亿元,其中2008年到位2.6亿元,是1999年的14倍;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1项;选育植物新品种222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累计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1800余篇,2008年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58篇,是1999年的24倍。可以说,学校科技创新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学研究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尽管如此,学校科学研究近年来的进步总体上还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原创性的、有重大理论影响或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比较缺乏,学校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学术竞争力突出优势不明显,尚未完全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为此必须根据国家和区域科技经济需求,确立明确的创新目标,并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凝练创新方向,不断提升创新目标。我校之所以在自主创新取得了一些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就是始终将解决西部旱区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诸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恢复重建、农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畜禽规模化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等等,都长期作为学校自主创新的重点;进一步强化人才、平台、项目的支撑;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要宽容失败。从而确立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2.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马大的前身是政府赠地建设的农学院,当初办学的宗旨是为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马里兰大学越办越大,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其为地方培养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其一,服务农村需要。大学有专门机构――研究和推广中心,每个县(郡)设有专门的推广办公室管理服务农村的工作。有专门队伍,大部分人员由农学院的教授组成,负责科研和下乡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有专门经费,具体做到州政府拨一点,学校、学院出一点,项目挤一点。有推广职责的教授每月定期到农民庄园进行指导,这种做法很受农民欢迎。可以说,马里兰大学支撑了马里兰州的农业发展。其二,服务企业需要。大学专门成立了工业企业研究所,以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创新、促进教学工作为原则。几年来,该研究所在通讯、电子、航空技术、新能源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被称为马里兰州工业发展的动力站。马大还建立了科技园,建有中国科技园,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提供资金、帮助引资、成立公司、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来,科技园帮助创立了60多个公司,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被称为工业企业的孵化器。

学校坚定不移的为地方服务,一直是马里兰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和经验,这也正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原则和指导思想。2000年以来,学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突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主持获得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20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建立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从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做起,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组织多学科科技力量进行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大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始引领一批产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譬如:陕西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通过推广老果园改造技术,示范果园亩产由500公斤增加到2300公斤,品质大幅度提升,亩收入近万元;节水中心在陕西米脂县以土地流转大户为平台,将现代微灌节水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山地红枣产业发展上,使580亩山地红枣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132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实现了退耕还林与经济发展双赢;在黄淮麦区建立小麦新品种示范园,加强与种子企业、基层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协调、会商机制,探索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新模式。2008年,国审优质小麦“西农979”在河南实际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预计到2009年,“西农979”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推广种植面积将达到900多万亩。学校探索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农民的高度评价,近四年科技推广为社会贡献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亿元。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和经验必须坚决遵守,认真筹划,精心施行,不断发展和完善。

2.4国际化办学

马里兰大学近25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国际化办学,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师生来源国际化。马里兰大学接受世界最优秀的学生,现有学生35000人,其中国外学生7000人,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韩国、日本,中国学生700多人;在全世界选聘教授,不论国籍和政治立场,只看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二是学术交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校知名教授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同时学校聘请国外专家前来交流访问。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每年选送1500名学生到国外学习。专门成立了华人事务研究中心-美华中心,负责对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三是科技合作国际化。与世界各地有许多科教合作项目,在生物工程方面的项目特别多,与中国科技部签约在马里兰大学建立了中国科技园,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成长。

马里兰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一直秉持的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校际交流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和学习。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在教师层面,每位教授、副教授必须自觉地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同行专家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术互访等形式建立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只有我们的专家教授置身在世界学术的大背景下发展,我们的学科才能置身在世界高等教育大格局下发展。同时积极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如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本科生“22”模式、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等,一方面增加我校师生到国外学习进修的机会,同时提高我校国际学生的比例。

编辑:

终审: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